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20》

每當世道沉淪,人心不古,喪失了天良和愛心之際,神便下凡了,為了散播愛的種籽,闡述愛的道理。神的主要使命是要在人間建立起愛的原理。只有當我們陶醉在聖愛的醍醐而遺忘了自己時,我們才能夠找到那條解脫的道路。為了讓自己體驗得到存在-正覺-至福(Sat-Chit-Ananda),我們應沿循著真理的道路行走。我們應該對大我有全面了解,而後我們便能享受到神的顯現。神並非在遙遠的他鄉,他存在於你的體內。有一回,基士拿問圍繞在祂身邊的牧牛童「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?」其中一人說,「戰場上的勝利者便是」,有些則說,「百折不撓、勇猛精進去面對任何苦難和煩惱者便是」,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。最後,基士拿和顏悅色地說:「牧童呀!你們所舉的人物,本質上都是短暫的。所以,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勝利者。真正的勝利在於克制一己的感官。若能成功做到這一點,便是真正的王者了。人必須能夠控制他的感官;感官屬於身體之事。要使身體成為神的廟宇。」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9》

我們必須在每一個活動中探索真理。體驗到真理的人,永遠生活在至福中。愛是真理,愛是生命,愛就是生命的極致。愛是至高無上的,唯有愛才能和愛相比擬。唯有以愛為途徑,你才有可能抵達神——愛的化身那兒。這愛不是外在的、塵世間的情愛,而是永恆的、聖潔的心靈之愛。批評或讚歎一樣可以讓你贏取神恩。當堅戰(Dharmaraja)以王的身分在朝庭上向基士拿頂禮時,希蘇柏拉(Sisupala)便從多方面批評基士拿。堅戰目睹此景,十分反感。然而,他卻在希蘇柏拉苛刻的批評聲中,看到了希蘇柏拉的生命原理,融入於基士拿體內,這使他更加不快樂和不滿。他苦思不解,像希蘇柏拉這種人的生命原理,怎麼會融入於主之內。堅戰請求身邊的聖哲那拉達解釋其中的道理。那拉達說,「國王啊!毀或譽的對像只是身體,它們和靈性扯不上關係。而且,希蘇柏拉是出之於愛而不是恨去批評基士拿,因為他知道,自己越發批評基士拿,便會越快與祂融合。如果你基於愛去批評神,不會有錯。那些批判甚至還是一種讚美呢!」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8》

身體總有一天會敗壞。我們不該為了這具不斷變化的身體而浪費時間和精神。我們需要的是優良的品德。當今的學生為了得到體力、友誼和財富而努力。但這一切都不重要,品德才是重要的。缺少品德,體力、友情和財富都沒有用處。你應該維護你的品德,即使失去財富或友情也在所不惜。古人相信:「財富失去了,你沒失去什麼;健康失去了,你失去了一些兒什麼;品德失去了,你便失去了一切。 」今天,人們受到伽利年代(Kali Age,末法時期)影響,於是說道:「品德失去了,不會失去什麼;健康失去了,只會失去一些兒什麼;財富失去了,一切都完了。 」這就是新時代潮流。這不是我們所要走的路。為了使人培養起優良的品德,基士拿傳授了種種法門,並且宣揚愛的原理,祂為了保護牧牛者,使他們逃過狂風暴雨之劫難,以祂的小指,舉起高文達那基利山後,吩咐人們躲在山下避難時,人們心裡害怕而不敢照做,他們看他不過是個小孩,懷疑他的神性。人類根據形體和體力來評斷,唯有神根據品德而非體力來審判。我們必須了解神的愛和人的愛之間的差異。神一直不停的「施」,而不曾「取」過任何回報;人總是要「取」,卻不曾想過「施」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7》

神降世的那一天,被人視為聖誕來慶祝。祂為何下凡?神下凡是要讓人們能夠暢飲愛的甘露,並且享受聖靈的甜美。喝了這甜美的甘露的人,會忘記自己而與神合一。自此以後,他便置身在福樂的境界中。經書說,身體具有從事聖潔活動的天賦。我們必須履行我們的職責,並且捨棄工作的成果。我們必須培養起捨棄的精神,同時也要遠離世俗的享樂。神是捨棄的化身。你從捨棄中所得到的福樂才是真正神聖的。有志於品嚐聖靈福樂的境界之士,必須斬斷對身體感官的眷戀,而朝向自己的內心。我們不應該把所有時間花在縱情享樂上。我們有必要照顧身體。天賦與人以形體是為了什麼呢?是為了事奉神。我們必須把完整的愛奉獻給神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6》

人生有四大主要目標:財富、正義、願望和解脫。這些目的賜予我們人間的舒適,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安詳和快樂。但是,人生還有第五個目標——至愛。正是愛的原則使你很熱烈去愛神。凡是明白並且奉行這聖潔的愛的原則之士,會成就解脫。什麼是解脫?放棄對外物的追逐就是解脫。要以何種祭品奉獻給神呢?應該把作為神的聖殿的身體奉獻給神。楚文稱它為Pindarpanam。身體是Pindamu(按:Pinda是肉團、食糧;mu是最終的解放),把它奉獻給神就是解脫。也就是說,應該把這具身體所做的一切,統統奉獻給神。這就是人生的第五大目標,亦即聖潔的愛的理想。為了教導愛的道理、為了宣揚聖潔的愛、為了散播愛,更為了讓人們能夠暢飲愛的甘露,不具形相的神於是從基士拿的天堂(Goloka)下凡至人間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5》

在神的許多屬性和名號中,以Sat-Chit-Ananda最為可貴。要達致這種至福,人便得追隨Sat-Chit-Ananda的道路。Sat是真理,它超越三界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際而不變。Chit是至高無上的覺悟,成就了正覺,便是佛。有了Sat-Chit-Ananda,無上至福便會到來。人從事種種修行以期能證得此至福。然而,這些修行僅能提供短暫的滿足而非常住的至福。它們都是塵世事物。一旦你放棄世間的法門而往內心去探尋便得到了至福。凡是有志於永恆、無上、絕對的至福之士,應該追隨Sat和Chit的法門。要得到這至福的境界,個人必須奉持真理。真理就是神。真理遍滿法界。真理超越時空,非人所能想像。若你跟隨真理,你自然會體驗到神,因為神就是真理的化身。心外求法只能帶來暫時性的滿足。你應該為自己的解放而努力,認識你的本來面目。往你的內心去探尋,那兒有真正的福樂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4》

人培養起愛之後,他便看到了眾生的神性。情形有如戴上有色眼鏡。如果你透過愛的鏡片去看世界,你將會在每一處看到愛。鏡片和心地必須和諧一致。唯有具備了愛的眼神,你才能透過愛的鏡片,看見世界的美妙。任何靈修法門都不比愛的修持更偉大。像友善、慈悲、同情等高貴品質,都要以愛來栽培。愛的化身!你們從事各式各樣修行。神要的不是你們的修行,也不是你們的虔誠,神要的只是你們的愛而已。神的信徒和他的僕人這兩者之間有何差別?僕人是一位視他的身體為事奉神的工具者。信徒是一位終日思念神,無論自己身在何處。所以信徒終日思念神;僕人則隨時為事奉神而掛心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3》

膜拜神的意義何在呢?如打坐、誦念和懺悔等修持全都受到自私的玷汙。真正的膜拜是透過明心見性以和神合一。人以他的一呼一吸去誦念 So-Ham這真言,目的在於說明他和神是一。人必須認識清楚,身體原來就是聖殿,因為它是神的寓所。認識到神是寓居者會消除一個人的所有不良習性。自我是人最可怕的敵人。佔有欲是另一個邪惡的品質。我們必須剷除這兩者,因為它們是一切罪惡的根源。剷除了自我和佔有欲後,人的靈性便得到提升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1/0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2》

如果我們真的很希望能體驗到神,我們便必須對神虔誠。人為了財富、親屬、地位和權力而煩惱,他們能從那些時間中,抽出一小部份去思念神,他們便能體驗到不畏懼死亡的自由。倘若你所想的都是世俗之事,你又如何能得到寧靜和至福呢?集中心意去愛神。當然,你要視自己的母親、父親和導師有如神一般去尊敬他們,但他們畢竟不是神。你要把神視為母親、父親、導師、族人和朋友來崇拜。父親、母親和導師有各自的住所。但神居住在你的心中。去愛住在心中的神。一切心愛的玩物都是短暫的。如果你不曾學習去崇拜神,那你所受的教育究竟有何用處?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3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1》

今天,人們百病叢生,到底是什麼原因呢?汙染的空氣、汙化的水、不健康的食物等等便是。其實,還不只呢!即使心也被污化了。這些心理上的毛病使人墮落了。大多數病痛是由於心理失常造成。百份九十的疾病是心理上的。終日擔心自己的健康是許多疾病的根源。一個人健康與否,主要取決於他的心念。因此,聖哲們宣稱:「心念是解脫或束縛的根由。」把心念朝向聖潔的事物者,他的生命就會聖潔。在那個境界中,一切你所想的、所看的或所聽到的,都會變得清淨和聖潔。心好比一把鎖,而心念則是它的鑰匙。把心念朝向神,你便培養起「了無牽掛」之心;把心念朝向世間塵俗,你便有了種種牽掛。我們不應該把心放在對世俗的牽掛上。要把世間的一切看作是神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3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10》

人們應該明白人間私情和天地真情的分別。世間情以「取」為出發點。天地真情卻只知「施」。神的愛是連續不斷的施予。這就是聖神的真實徵象。它是清淨不垢的。靈性和人情世故背道而馳。世俗的活動有時是免除不了的。但是,倘若你把它們視為祭品去討神的歡心,它們便得到淨化。凡是你的一切成就,你都要看作是神的恩賜。如此,你便能體驗到真正的人性。真正的人性在於良好的行為、良好的思想和良好的話語這三者的統一。不要違背真理。讓愛從你的心瀉流而出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9》

科學家說,科學的盡頭就是靈學的開始。科學以宇宙萬象為其研究對象。它提供了身體的一切所需。身體必須善加照顧,那是毫無疑問的。但是,你卻不能認為身體就是一切。不過,你應該為它的保養和舒適作出努力。一切成就都導源於身體。有了身體,你甚至連聖靈也可以體驗得到。但是,你卻不是那具身體。它只是用來體驗神的工具。更重要的是,宇宙神智寓居其間。世間有許多重要的事物需要我們去實現。而這一切的主要依據就是愛。在維多利亞女皇時代,有一位首相名叫威廉·格菜斯頓,他證實了愛和善心能成就一切。在他的傳記中,他被作者描寫成一位以愛心和犧牲精神去履行職責的人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8》

人身由五藏(Five Sheaths)所組成。它們是:食物或肉身藏、氣息藏、意念藏、智慧藏和福樂藏(Anandamaya Kosa)。唯獨萬物之靈的人類才具有五藏中的智慧藏,其他生物則不具智慧藏。因此,人應該認識到這天賦的智慧藏是何等可貴。它不應該被錯用。人具有許多崇高和可貴的品質,他不應該被視為無足輕重的泛泛之輩。人遺忘了自身的無限潛能,而把肉身看成是首要的,以致於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。肉身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。只要人把肉身當成他的生命,他便不得安寧。唯有當你獲得關於「永恆」的知識,才會得到安寧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7》

神的英文字母GOD意味著什麼?G表示創生(Generation)。0表示組織(Organisation,以維繫創生)。D表示毀滅(Destruction)。倘若我們仔細觀察任何物體,我們便會發現這三種現象的過程,全是神的意志所策劃。整個宇宙都受到成、住、壞這三個程序的支配。一個人要怎樣才能體驗到神的意志呢?人的一切思緒皆來自心。心清淨了,則我們的思維、語言和行為都會是高尚的。倘若心所想的全是善念,那麼我們的一切行為便是正直的,而我們的生命便得到救渡。我們本身的一切善或一切惡都來自我們的心。善和惡其實分不開的。快樂並不是單獨的境界,它是痛苦的終結。聖靈的一體性涵蓋宇宙萬物,而人性正是體驗此一體性的有效途徑。經書說,相同的聖靈寓居在眾生體內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6》

整個宇宙是基於三類活動運作。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體驗。第一類是創造(成);第二類是維繫(住);第三類是創造的敗滅(壞)。成、住、壞是我們天天都體驗到的事。我們目擊它們的發生。而這一切皆證實了身為真理化身的聖靈是存在的。人們未能領悟這個基本的道理,便對「神在何處」爭論不休。提出關於神的問題容易,但去找神卻難了。為什麼?因為神是真理中之真理。即使在虛偽中,神一樣以真理存乎其間。祂以惡存在於惡之中,以善存在於善之中。祂是行善者的「德」,是作惡者的「孽」。基於這個道理,《梵歌》於是宣告,主是一切事物的精髓。神是糖漿中之甜份。糖漿中無糖便不成為糖漿。同樣的道理,神存在於所有物體之中。祂有如牛奶中的奶油,花朵中的芳香,每一件物體中的善良素質。這便是經典箴言中的意義:「祂是一切的精髓。」它非肉眼所能見,而是必須親身去體驗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5》

在真理的探究中,你也許還不能體驗到神,但那些指向神的徵兆肯定出現了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譬如,人以手去指樹梢上的北極星,事實上,樹梢和北極星是毫不相關的兩回事。但樹梢卻是北極星的指標,你向著樹梢望去,便看到了北極星。同樣的道理,我們的一切方向,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,我們的一切行為和我們所看見的一切,都和真理的探究有所關連。它們全都證明神的存在。就以遼闊的海洋來說吧!看到了它的遼闊,我們的心就開了;看到高山峻嶺,我們便油然生起喜悅之情;看到茂密的叢林,我們的心情舒暢。這些都是發現真理的徵兆。雖然你在它們之中看不到神,它們卻說明了神靈存乎其間。一顆種籽生長成一棵巨樹。小雞從蛋中走出來。一物之死是另一物之生。花朵散播芳香。奶油來自牛奶。這些都是探求真理的過程中所發現的道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4》

今天,人們應該把全副精神用在探尋真理上。人心象徵牛奶海洋,如果你以智慧的繩索去攪拌這海洋,它所帶來的,可能會是某種失意或失敗。如果你不被這些失敗打倒,繼續堅持下去,你便會獲得好像真理、正義和公正這些瑰寶,而諸如忍辱和慈悲等特質也跟著出現。人應該致力培養好像包容、愛心、慈悲、正義、公正和真理等品質。然而,人們卻忽略了這些品質的重要性。他們在短暫和不具價值的世俗事物中探尋真理。人們應該真誠地為追求永恆的真理而獻身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3》

人以種種方式來爭取解脫(從世俗的桎梏中解放出來)。苦行究竟為誰而做的呢?它不是為了別人,也不是為了替天行道,而是為了本身的利益而做的,千萬要知道,我們是為了本身的滿足而不是為了他人的福利才誦念主的聖號的。那麼,人到底要怎樣才能從生死輪迴苦海中得到救渡呢?誦念聖號或犧牲祭祀或其他宗教儀式,都是徒勞無功的。你需要去服務人類。布施是最崇高的膜拜,也是最佳的苦行,更是最重要的誦念。金錢失去了可以再賺回來,但是,如果你的身體失去了,便是永遠的失去,它是不可能失而復得的。所以,人身是非常寶貴的。這寶貴的人身需要善加照顧,因為它是成就正法(Dharma)的工具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2》

人生的主要目標有四,它們分別是:正義(Dharma)、幸福(Artha)、隨心所欲(Kama)和解脫(Moksha)。它們對男性或對女性同樣適用。其實,婦女所誠心追隨的是正義的基本。而男仕做的卻是表面功夫。凡是證得自性的人就是神靈。人性的責任是指靈性上的,而非和身體有關的事務。《博伽梵歌》對這一點有加以說明。這是古人所追求的理想。幸福並非光指財富或金錢,它指的是智慧的財富。不論男女都擁有權利去體認絕對的一元性,而絕對一元性就是真正的智慧。隨心所欲是對神而非世俗物質的渴望。人生的第四項目標是解脫。解脫的欲望是人所共有的,不論是男性或女性。解脫是捨棄對身體的眷戀的意思。如果你不去追隨感官和心念,而只去追隨你的良知,你便在通往解脫的道路上邁進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1》

聖靈無所不在。基於種性、教條、性別和國籍所形成的差異,必須連根拔起。神沒有偏私。你也應該奉行這項平等原則。你應該放下所有宗教之間的差異。只有一門宗教,愛的宗教;只有一個種族,人性的種族;只有一種語言,心的語言。我談到伽耶特黎的四個部份和五大元素。這一切都是神,何來種姓、教條或其他的分別呢!如果你體驗到這一體性,你便達致清淨和聖靈了。由於你們忘記了這一點,你們才會有敵對的思緒和社區的差別。神沒有好像社群、國籍或性別等的差別。古時候的人沒有這樣的分別心。千萬別讓這種情愫有立足的餘地。神是一,而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權利去享有祂的恩寵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2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300》

自古以來,主掌太陽神咒(Gayathri Mantra)的太陽神祇(Gayathri Devi),就被人們看作是吠陀之母來崇拜。在人們的心目中,《吠陀》是最古老、最有權威性的一部智慧經典。印度這塊聖潔的土地,就是太陽神咒的發源地。現在,這神咒的光輝已經在全世界各個角落專揚開來了。印度人民以各種方式崇拜「伽耶特黎」(Gayathri)而得到救渡。崇拜伽耶特黎的方式,總括來說,可以分成四部部份1.Sathyavathi;2.Angavathi;3.Anvavathi;4.Nidhanavathi。這四類同樣神聖,散發出無比恩寵。第一部Sathyavathi意味著眾生皆具佛性,它宣稱:相同的大我在眾生中存在著,智者以種種方式去闡述這唯一的真理。第二部分Angavathi意味著五大元素(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)和五種感官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都是眾生所具有的。第三部Anyavathi是指聖靈諸法相的屬性。Nidhanavathi是第四部份。它傳授九種虔誠法門:聽經、頌唱、持聖名、布施、頂禮、膜拜、作主之僕人、與主為友、全然歸依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9》

生命就是奮鬥。你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的意見。但是,阿逾陀(Ayodhya)卻是毫無傾軋和紛爭的京城。任何敵人都不能進入城裡。阿逾陀是人心的象徵。一切糾紛和差別皆來自心念。世間法帶來紛爭,造成了分合交替的局面,這就是世間法的表徵。於是,人成了心緒不寧的犧牲者,他的內心再也不平靜了。羅波那就是這種人的好例子,他終身守著世間法,以致葬送了自己的一生。他臣服不了自己的慾望,致使他犧牲了他的兒子;他克制不了慾望,造成所有族人的毀滅。他控制不了激情,結果斷送了江山。在臨終前,他總結自己的一生,給世界留下了善言:「世上的人們呀!千萬不要像我那樣,因為不能控制對外物的眷戀、不能節制慾望而毀滅了自己。到頭來我還是要離開這個世界。我留下了什麼給這個世界呢?只是「臭名昭彰」而已。所有美名都歸羅摩所有。因此,要努力爭取好名譽,不要讓惡名有立足之地。」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8》

《吠陀經》所傳授的行為守則分為兩類。它們分別稱為Pravrithi和Nivrithi。Pravrithi(世間法)所涉及的世間的活動,它列出世俗生活中所應該具備的品質。Nivrithi(出世間法)所教導的是本性的知識。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的那位人士是大無畏者。世間法告訴我們要如何去做某件事情,而出世間法則說明做事時所應有的心態。舉個例子來說,當一個人飢餓時,世間法告訴他食以充飢。而出世間法則教導他應該吃哪一類食物,哪些食物才有益健康,而哪些對健康有害。它同時也教導食物的食法。所以,Pravrithi牽涉到外在的事務而Nivrithi則是內心的事項。一切你所看見的、所聽的、所思想的都關係到世間法。世間法迷糊了腦筋,混亂了神智,是人們尋求正道的障礙。世間法常使人離開神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7》

信徒必須去改變他們的心,他們不應該年年都是老樣子,毫無改變。他們必須從神恩中受益。他們必須去開發新的理想和熱誠,並把快樂散播出來。這就是內在靈性的表徵。快樂和神是一體的。神就是永恆的至福。把你們的邪惡傾向統統清除出去,而以博愛去注滿你的心。那麼,你便會和神合一了。我隨時準備賜予你圓滿的快樂,你們是否已作好準備來接收我所要給的東西呢?忘掉一切麻煩。它們有如浮雲一般短暫。不要允許任何人,那怕是父親、母親或上師-妨礙你和神之間的關係。要把對神的忠誠置於其他一切責任之上。神護佑這一類信徒。去歸依神,並為人類服務而獻身。我會祝福你們。去培育愛心,去服務社會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6》

沒有人試圖去找出歸向神的方法。整個世界歸你所有。你必須對神說:「我是袮的」。這是你必須明白的事實真相。你必須作好準備,奉獻出神所要求的任何東西。神會向你要求什麼呢?首先祂說,「放棄你的欲望。 」你必須馬上做到。祂呼籲你不要沉迷在世俗的玩樂之中。去培養起對眾生的慈悲,它會使你得度。這便是你要去追隨的神聖之路。這便是人生四大目標的精義。人們不明白正義(Dharma)、幸福(Artha)、隨心所欲(Kama)和解脫(Moksha)這四大目標的真正意義。他們認為人一死便解脫了。但事實上,解脫是「當下即是」之事。梵文Moksha原是「Moha-Kshayam」-消除眷戀的意思。人們不願放棄對妻子、子女、財產等等的眷戀。你有責任去保護你的家庭,但你不必為家人和財產牽腸掛肚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5》

今天,人們大多數的病痛源自於心念。慾望和煩惱導致心臟、腎臟及其他疾病的原因。有一個簡單證明上述說法的正確性:我沒有任何疾病,我的精神奕奕。勇敢去面對生活,你便不會有任何問題。當你懷疑你的脈搏虛弱而去把脈時,你便會發覺它的確很弱。那是你的意念使脈搏的跳動減弱。許多疾病的滋生是由於心理因素所導致。人們應該求神免除他們投胎轉世,這樣他們就不必再擁有那具遲早會敗壞,使他們受苦的身體。要了脫生死,並不需要艱辛的靈性修持。以純潔的心去愛神便足夠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4》

在浩瀚的宇宙中,你找不到神所不存乎其間的地方或物體。聖靈無所不在。唯有體認到這真理的人,才能救渡本身的生命;也只有他們才能完成人生的目標。聖靈的力量是無窮的,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靈都受到某種制約。上天為飛禽走獸和昆蟲安排了它們生活所必需的飲食。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,他們的生活則受到道德和品格的支配。聖靈局限人的體力,但對人的精神力量則沒有設限。人有能力實現他的願望,他甚至可以成仙作佛。而只有人類才具有這項天賦的神聖潛能。然而,人卻不知道自己具有這項神聖的潛能。他把自己看成只是凡夫俗子,於是他嚐受到了「生而為人」的種種痛苦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3》

人應當享受寧靜和至福,但他卻不去作出必需的努力去爭取。倘若他培養起愛和信心,寧靜和至福便垂手可得了。缺乏愛和信心,他的一切努力便有如忘記貼上郵票或地址不正確的郵件一樣,是不會有結果的。只要你對Swami有愛和有信心,你便能完成你所做的一切任務。嚴守這三個座右銘:敬愛神;畏懼罪惡;遵守社會道德觀。要能成功做到敬愛神,你必須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,是否會博得神的歡心。要是你能博得神的歡心,你便做到「隨心所欲不踰矩」,不必擔心自己會犯罪了。如果人人都敬愛神、畏懼罪惡,這個社會自然是一個道德的社會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2》

人必須放棄對稍縱即逝的世俗快樂的眷戀,而去追尋永恆常往的至福。倘若人念念不忘他就是「存在-正覺-至福」的化身,那麼,時機成熟時,他便會體驗到至福。人身有五藏(five-sheaths),它們分別是食物藏、氣息藏、意念藏、智慧藏及福樂藏。食物所成者為第一藏,它最為粗重。照著順序,一藏比一藏精微。人必須從粗重的第一藏向最精微的福樂藏進軍。食物藏就是肉身,它會敗壞。但是只要他還活著,個人便必須保持身體健康。他必須履行凡是和他的身體有關的一切責任。身體能夠生存下去,全靠來自氣息藏的振動,而這些種種振動又由心念(意念藏)的幅射能來控制。超越心念後,便是智慧藏。人的「常住不滅的覺性」便是它所主導的。到達了智慧藏的境界,人便能毫不費力的來到福樂藏,很自然的體驗到福樂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1》

倘若一個人內心充滿了負面的感受,而他的心念又填滿了消極的思緒,則任何形式的膜拜都是白費心機。當心念被消極的思緒填滿,各項感官眼、耳、舌等的所有動作都受到了污染。人的六大邪惡特質:情慾、憤怒、傲慢、貪婪、迷惑和嫉妒便成了他最難應付的敵人。要剷除這些邪惡的品質,而以優良品德取代之,唯一的辦法是培養愛的原則。倘若人的內心充滿了愛,則凡他所做的事情,都是「正面」的了。一切善行來自於愛。「存在-正覺-至福」導源於愛。慈悲和善心來自愛。人性中所有崇高的價值起源於愛。倘若一個人充滿了愛,,他便不需要從事其他靈修或宗教上的祭拜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1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90》

今天人們口說一體性,但卻不去奉行。在每一次的講道中,Swami都談到愛。究竟有多少人類身體力行呢!又有多少人曾經試圖去了解「愛得原則呢?」誰具有這愛?舉目四望,似乎見不到這愛的蹤影。有了愛,仇恨便沒有立足的餘地了。不要妒忌任何人。當這項邪惡的品質出現時,愛便逃之夭夭了。純淨的心是愛的寓居之所。有了純淨,一體性便會到來;一體性導致神性。今天,純淨已不存在了。那麼你要如何去體現靈性呢?你必須奉獻一切給神,完全沒有絲毫慾望參雜期間。奉獻你的一切給神。這是耶穌的教導。耶穌認為所有一切都是奉獻給神的祭品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9》

人不必往身外尋求任何東西。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量世界。他本來就是聖靈種子。他具有磁一般的引力,這股力量來自聖靈。每一顆原子都具備聖靈的力量。然而人們卻認為只有感官所能觸覺到的,才是真實的,凡是超越感官的都是不真實的,這真是大錯特錯了。「真空妙有」、「有生於無」。在你遇到陌生人之際,你對他的認識來自於他的外表。你對於他的才華和天賦一無所知;才幹和天賦是內在的,你的肉眼看不見它們。他具有仁慈、愛心、犧牲的精神、崇高的理想,而這些卻是你一點也發覺不到的。你是否可以基於此便說它們不存在呢?同樣的道理,一個人行動背後的隱情,也可能不容易被發現到的。好比一朵花有它的芳香,而芳香是無形的。芳香的形象就在花朵的形象中。沒有花朵,便沒有芳香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8》

今天,人類在生活中受盡焦慮、煩惱、不安、艱難等種種折磨。這一切皆根源於人所目睹的全是卑鄙、邪惡和下流的。而改變個人生命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是優雅的景象。眼睛好比一部經典,而個人對宇宙的看法,全由他的觀點來決定。因此,要獲得更高層次的知識,個人便必須先淨化他的觀點。這表示了個人必須「非禮勿視」,不要去看令人厭惡的。個人必須力求只看聖潔和清淨的。凡是人所目睹的,都好比在心中播下種籽。不道德的景象令人產生不道德的思想。優雅的景象激發起善念。把聖潔的景象佈置在心中,如此一來,不良的感受或思想便沒有在心中立足的餘地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7》

我沒有信徒-即使你們自稱是沙迪亞賽信徒。我本身就是一名信徒。是誰的信徒呢?是那些自稱是我的信徒的人們的信徒。我的責任是滿足他們的心願。我是你們的,你們也是我的。去了解並加強這項關係,這是我唯一的心願。我不會因我的生日慶祝活動或慶祝活動中的張燈結彩而高興。這樣鋪張對誰都沒有好處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看待精神生活。在這個祥瑞的日子裡,你們心中存著善念,你們要走入世界,向人們傳播這聖潔的感受;不要私自保藏那份感受或只在這裡逗留期間才保存它。不論你們前往何處,你們都要把它宣揚開來。Swami超乎所有種姓、宗教或語言間的分別。人性的種姓,愛的宗教,心的語言,這是我的主張。去體驗這真理,並把你的喜樂與他人分享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6》

我要你們在生活中恪守五件重要的事情。第一是「濫用金錢是邪惡的」。不要浪費金錢,如果你想要Swami照片,保存一張就夠了。為什麼浪費金錢去買這麼多相片?不要再買了。第二「不要糟蹋食物」。要知道「食物是神」,你們的身體來自你們父母所吃下的食物。不要浪費食物。浪費食物就是浪費神。第三不要浪費時間。時間是神。經典以種種方式稱神為時間的主人。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。第四不要耗費心力。我們的一舉一動都需要精力。不論是看、說、聽、動或想都要消耗精力。你們必須確保自己在以上的種種活動中,不會無故耗費精力。第五不論你們正在做著什麼事,不能有一刻忘記神。無論你到何處去,神就在哪裡。祂無時不與你同在,在你的身旁,在你的周圍。因此,你是無須去寺廟拜神的。你的心就是神的寺廟。往內觀照,從而使你明白「自性原理」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5》

這裡有四句座右銘要大家去遵守:遠離損友;與善知識交遊;永遠記得短暫的與永恆的這兩者之間的分別;努力不懈去行善。透過這些途徑你才會變好。要記取維耶娑(Vyasa)的千古名言:「隨時伸出援手;絕不傷害他人。」如果能夠恪守這些基本守則,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就和平快樂了。地球有如一棟大廈,每一個國家都是這棟大樓的一部份;印度也是它的一部份。當大家開拓如此廣闊的胸襟,就是全人類皆具備「人性即一」的崇高精神之時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4》

所有來到百善地尼樂園的人都寧靜嗎?不。他們話太多,並且四處溜達。你們為何而來?是替別人尋找住所嗎?不然你們為什麼到處奔走?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,讓心靜下來。在這裡逗留期間,盡量爭取更多心靈上的體驗。回家以後,反覆思慮這些體驗,有如牛之反芻。你們來這裡是為了加強你們與聖靈之間的關係,牢牢掌握住這項關係。去奉行至少一項你們在這裡所學到的東西。熟讀萬卷書卻一點也不把所學到的付諸實行,又有什麼用處。只知誦念聖號是不夠的。你需要把神供奉在心中。以你的良知作你的嚮導和導師,這才會促進真正的虔誠。一切外在的粉飾和佈置都沒有用處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3》

在今日的世界,沒有一塊樂土。原因何在?人們已經遺忘了聖靈的實相。他們失去了對聖靈的信念,並且養成了世俗的牽掛之心。人們致力於研究現象世界,卻不能了解現象世界原是聖靈的顯現。這正是他們愚昧之處。一切眼睛之所見,皆是神;而觀看者也是神。靈學指出觀看者和他所觀看的事物皆聖靈;了解了靈性本質原屬一體,人與大自然的分界線便不存在了。堅持神永遠與你同在的信念。一位母親或許會忘記她的兒女們,但神永遠不會忘記你,祂比任何一位母親更加親近你。千萬不要忘記神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2》

愛的化身!你們大家花了不少錢,經歷了旅途的艱辛來到這裡。你們要作出最大的努力去了解「我」的原則在靈性方面的意義。當你體認到「我」即是自性,你便告別痛苦了。即使煩惱來了,它們也只能像山腰的積雪,不多久便消失了。那麼,你為何要為這些過眼雲煙操心呢?當你覺悟到了你的自性後,你便無須為任何事情操心。人因為擺脫不了心念的糾纏而有種種煩惱,致使他遺忘了自性。要是你讓自性的光輝照亮你的生命,心念便俯首稱臣了。如果你能讓你的身心平靜下來,你便能了解那內在自性原理的本質。自此以後,你便能抱著奉獻的精神去過你的日常生活和履行你的任務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10/0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1》

一旦人們認識到神的無所不在,他們便開始轉變了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於是聖潔起來。也許有人會問:「世界上的惡,應該由誰來負責?」由那些作惡的人來負責。神只是見證者。人生中的賞與罰都是人們自己行為的後果,它們不是神所賜予的。如果一切活動都基於奉獻給神以及對本身神性的認知而做,那麼,所有的活動就聖潔了。把「我」看作是那具身體,是一切煩惱的根源,它會使「我」變成我執。我執是煩惱之根。照顧身體一點也沒錯,但是人生不應該是建立在對身體的牽掛上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3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80》

慾望不能實現時,有些信徒便怪罪巴巴。當信徒以純潔的心去祈禱,他們本身的清淨會減輕他們的煩惱,但他們卻感激巴巴救了他們。巴巴和這些事件沒有牽連,不論其後果的好壞,它們是信徒自己的努力和態度的成果。在我們的學院裡,掛了一張布條,上面寫著標語:「正義護佑它的守護者;正義摧毀它的消滅者。」同樣的,當你對聖靈的信心完整無缺時,那份信心就會幫助你。建立起對大我的信心,大我是人所看不見的;正如你看不見高樓大廈的地基。但是,沒有了地基,大樓就不能矗立起來。同樣的,要對自己有信心,它是使自己獲得滿足的基石,而大廈的樓頂就是犧牲小我。如此,你便能開悟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9》

上帝被認為是無所不在的。你要怎樣去確定祂的無所不在呢?可以用這實際的方法來確定:我們都知道五大元素-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及其性質:氣味、流濕、觸、亮光和聲的存在。地具有全部五種性質。其最主要的性質是氣味。水俱有流濕性,它比土輕,而且能流動,它有四種性質。火比水輕。它有三種性質,而形像是它最顯著的特徵。接下來是風,風比火輕,它的兩種性質是觸和強大的氣流。最後是空,在五大元素中,它最為精微,無遠弗屆。超越空,就是神,神無所不在。如果你以這樣的方式一直探究下去,你便會發現,種種情緒和反應都來自這些不同的性質,這些性質必須受到控制。同時,個人也要減少世俗生活的擔子和心中的慾望。今天,人已被沉甸甸的慾望壓得喘不過氣來。靈性的進展和慾望的減少之間有著直接的關係。聖寵賜予勇猛精進者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8》

在今日的世間,人們所必須去做的,是把往外奔馳,醉心於現象世界的人心,反轉過來,讓它朝向內在的靈性。這就是你要去做的修行。如此,你便能在大自然的森羅萬像中,看見每一件事物的神性。當你視現象世界為神的顯現時,你便不會覺得它只不過是大自然的物質現象而已。視大自然為神的顯現。要怎樣才能在悲喜交替的現實生活中,體驗到這一點呢?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去了解:當你睡眠時,你做夢了,在夢中,你體驗到快樂和痛苦。只要你還在夢中,它們乎是真實的。你醒過來後,知道它們全都是虛幻的,只是一場夢罷了。在醒境中,你亦有種種體驗:而夢中的體驗和醒境時的體驗這兩者之間,有著怎樣的關係呢?你在醒境時的體驗也是夢,一場醒時所作所為的夢。真實的情況是:不論是夢時或醒時,你的身分都是作夢者。睡時的夢和醒時的夢之間的差別,其主要的關鍵在於時間的因素。在夢中一個人在幾分鐘之內,便可能經歷了他的一生。夢把幾十年的經歷,壓縮成幾分鐘。同樣的,幾十年的人生,在靈性的體驗中,只不過是剎那間之事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7》

「我」有兩類 。一類與身體糾纏在一起;另一類則與身體斷絕任何關係。這兩者都是「我」。但和身體認同的那個「我」,形成自我。這個自我不論去那兒,都抱著一個形象不放。至於不和身體認同的「我」,則沒有形象,它便是自性(Atma)。自性沒有形象,它無跡可尋。但是,當它和身體認同時,它便有了諸多屬性。今天,人們只能體驗到和身體認同的那個「我」,他們無從想像那個不與身體認同的「我」;他們也難以想像一個不具身體的「我」。但,如果以身體為依據,往內觀照,則機緣成熟時,亦可見性,從而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。這就叫作「迴光返照」,意思是探本窮源,一直追到「我」的來處。背向陽光的人,跟隨他的影子;只有當他轉過身來, 他才能夠把影子拋在後頭。這樣的程序也適用在明心見性上,它必定是那條朝著自性、遠離塵俗的內心道路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6》

存有-正覺-至福(Sath-Chith-Ananda)是自性的三種屬性。我認為它們並非三種獨特的實體,也不是三種不同的狀態。在Sath之中存在著Chith(正覺)和Ananda(至福),情形就像白糖溶於水後,變成一種叫做糖漿的液體。現舉一個例子來說明,為何人們很難看到自性原理。盛著果汁的杯子,不知道果汁的性質。有人用吸管飲果汁,但吸管並不知道果汁為何物。菩堤(Buddhi,覺)辨別出果汁的味道,但它不起分別心。果汁被吞進胃裡,經過消化後成為三部:粗糙的部份變成排泄物,排出體外;精微的部份變成血液,維持生命;最玄微的部份去到Prajna-Sakthi(性命氣機)那裡,這性命氣機和天地間的大我(Self)意思是相同的。在這個比喻中,杯子是身體,吸管是感官,真氣(Prajnalla)是自性(Atma)。真氣、真我、正覺、自性、梵、至福都屬同義詞。世俗之人或許會認為這些字眼,各有不同的意思,但以靈性來說,它們是毫無分別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5》

「I」(我)這個名詞原自Atma(自性)。而「我」(I)是「真我」(Aham)的形態。真我、神、覺性和自性,名異而實同。對真我有正確認識的人,便是自性的悟者。真我涉及某種基本原理。真我並非以身體為依據。真我必須認清它和太初之間的關係。太初是宇宙萬物的源頭,它不是人所可能創造出來的。一切創造皆來自無始(Primordial Source)。很少人認真去探索這個源頭的本質了。以世俗的觀點求看,凡事必有其作者(doer),有其職責(the duty),及其所作業(the deed)。但是,從靈性的觀點來看,作者、職責和作業三者,無非是一,它們是沒有分別的。自性原理就是: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4》

從古到今,印度聖哲們都給予Atma(自性)最崇高、最尊榮的地位。Atma也稱為“Eruka”(覺性或意識)。這個覺性可以在「Aham」(「我」)中現出來。當「Aham」認為它是一具身體時,它便成為「Aham Kaara"(ego,我執)了。我執並不是「Aham」的本來面目;我執是由於「Aham」和某一個形體認同而產生的。「真我」是清淨不垢的覺性。心(the mind)是障礙,它造成人們不能正確地了解「真我」。正如水蒸氣原是太陽造成的​​,水蒸氣凝聚成雲,有時反而把太陽遮蓋起來。心也由於它的思維和慾望而掩蓋了「真我」,雖然心念源自於「真我」。心念是明心見性的障礙。因此,我們對心念的角色和自性原理(Atmic Princile)間的關係,需要有明確的認識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3》

慈悲是最崇高的德行,因為慈悲的心是神的廟宇。有了慈悲之心,就無須其他善行義舉了。知足是最大的快樂。在世間,不知有多少富裕的人,日子卻過得很苦、持國王過著帝王生活,他有一百個兒子,但他的心不能平靜。物質享受比不上內心的寧靜。俗語說,知足常樂。真正的快樂蘊藏在人的心中,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往自己的內心去尋找它。慾望過多是眾苦的根源。慾望實現了,人獲得短暫的成就感;慾望落空,他就有諸多麻煩。在這世間上,沒有比慾望得不到滿足更可怕的疾病了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2》

同學們!今日的世界已和靈性原則背道而馳了。這是絕對錯誤的。忘記神就是忘記你自己固有的神性。拉瑪納.瑪哈拉斯時常提醒到訪的信徒:「要知道你是誰。」「認識你自己」並不是要你去認識你的身、心或感官等各方面的知識。它指的是去認識自稱是身體、心念等各方面的那位主人。你必須去找出「我是誰?」這項問題的答案。身體、感官、心念和智力,全都是你的工具。你是它們的主人。掌握你的心以成為真正的主人!對於人來說,自性就是主人。由於自性的力量,感官的功能如視、聞等等才能運作。你必須領悟到你是自性而不是身體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1》

要體驗神性,並不須要從事高難度的心靈修練。有些導師採用種種姿勢來做心靈修練,它們徒然令人不舒服而已。真正需要的是一顆慈悲心與冥想神,姿勢並不那麼重要。菩提的重要任務,是要使人明白身體和悲天憫人之心兩者之間的差別。至福的源頭在人的內心,它不在外在世界裡頭。神無所不在,從來不曾離開過你。這就是賽的主要教導。把宇宙說成神的法身,是為了指出神存在宇宙中的每一顆微小的粒子裡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20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70》

人們必須明白:自性即一。這個禮堂裡有很多人,你們每一個人也許以為人人都有一個獨特和有分別的自性。這完全是錯誤的。正如太陽反映在所有盛著水的容器中,相同的宇宙大我也寓居在每一個人體內。容器雖然不同,但那反映卻是相同的。名和相雖異,但他們裡面的寓居者-自性,卻是一。要怎樣才能認出這一體性呢?那就得先去探究身與心之間的差異了。 《吠檀多》告訴我們:「孩子!生與死、飢與渴、苦與樂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。」如果你往更深的層面去思考這句話,你就會恍然大悟,原來腰纏萬貫的富翁和不名一錢的乞丐,都是從他們母親肚子裡生下來的。雖然有錢人和窮人所食用的食物或許不相同,但是食以充飢的道理,對貧富兩者都是一樣的。這個道理也適用在解渴上。如果人們以這種方式去思考什麼是全體人類所共有的,他們便會明白。那就是潛伏在眾生背後的統一,使人從而領悟到相同的神性乃全體人類所共有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9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9》

要獲得自性的知識,心智的清淨是十分重要的,它必須堅毅不拔又了無牽掛。人一有了慾望,心便靜不下來。慾望是由於感官接受了外在的印象而產生的。唯一可以免受外在印象干擾的方法,就是把感官往內轉。要成功扭轉感官朝外的特性,就必須利用源自於智力的明辨功夫了。智力的任務是決定外來印象的去或留。智力必須辨別我們所要結交的朋友,我們應該食用哪一類食物,以及什麼是好習慣和什麼是壞習慣等等。古聖先賢之所以在靈修上取得輝煌的成就,就是因為他們善於應用智力去做正確的選擇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8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8》

《泰迪黎耶奧義書》把菩提比成一隻鳥。據說,鳥的頭部是智力的所在,其右翼代表清淨,左翼代表真理,尾部則稱為「Mahat-thathva」(偉大原理或基礎 ),而胸部稱為瑜伽(Yoga)。據說,菩提是由這五種成份組成,這五種成份各自代表某種力量,如:明辨、真理等。大多數人把理解力置於智力之上。熱忱和堅定是智力的特性,如果理解力缺乏了熱忱與堅定,它就比不上智力了。強烈的熱忱加上不移的信念使人神性化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7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7》

人具有天賦的智力,他應該有能力明辨是非。這份智力必須堅定而不動搖的。然而,由於人的本性執著,又有不良習性,更加上他遺忘了本身固有的靈性,為了追逐世俗的名利而奔波勞碌,致使他失去妥善運用明辨是非的本事。如果能夠撤除上述種種障礙,智力便會把明辨是非的本事,發揮得淋漓盡致。在人的所有天賦中,以身為最低,以智力為最高。在身之上的是感官,心(mind)比感官精微,而智力又比心精微。超乎智力之上而比智力更加精微的是自性。菩提接近自性,所以菩提是很精微的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6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6》

人們應該以傾訴自己對神的愛來祈禱,而不是為了蠅頭小利或求取物質上的利益而祈禱 。人們必須往自己的內心去尋找神,而不是在身外之物尋找祂。信徒應該致力去轉變自己的心和意,以期能夠做到完全放棄對世俗物質的眷戀,從而浸濡在神之中。神重視的是你的感受而不是你的做作。讓主的聖名成為馴服心念的鞭子(心念的本質有如野馬狂象)。人們應該本著服務社會的精神,去過崇高的生活。首先,他們必須聽從良心的指使,並且時時刻刻保持身、口、意的和諧統一。信徒應該養成一心不亂的專注。你根本無須到處去尋找神;神無所不在。倘若信徒能夠養成「以愛去觀想神」,他便會在內心看到異象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5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5》

宇宙是大太極,人身是小太極。存在於宇宙中的一切力量,也存在於人身之內。構成人體的各種元素,它們的總值十分微小,可是人身的價值卻何其寶貴!然而,缺少了活力,人體便失去活動的能力,這股活力來自生命氣息。這生命氣息的活力,又源自於更高層次的靈力的振動。 Swami解釋說,它就是太陽神咒(Gayatri Mantra)以「地」(Bhur)、「空」(Bhuvaha)、「天」(Suvaha)所象徵的三界的力量。人們忽略了這玄奧的真相,卻為了追求毫無意義的事物而消耗精力,虛擲了寶貴的生命。人們應該與神建立起正確的關係。也就是說諸如:誦念主的聖號或冥想神等修持,不應該有口無心或是機械式的,而必須發自內心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4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4》

對於個人來說,身體有如車子(或是廟宇)。車子的每一個部份,各有各的功用。人體的各種器官也各司其職。人生的四大目標:正義、物質的富足、願望和解脫,有如車子的四個輪子。車輪必需充以信心的空氣,否則,它們便不能跑動;要啟動車輪,必需靠駕駛盤來操作,而駕駛盤的操作,卻由駕駛者的心意來主導。要確保心意能發揮適當的作用,則必須扭開菩提(Buddhi)的電摯。腸胃是人體的內燃機,你的食物便是燃料,而神便是人體車子的駕馭者,祂就你的「真我」(Atma)。明白這個道理的人,便可以抵達人生的目的地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3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3》

下凡神首教導人們,如何方能領悟聖靈。人類需要神來作導師,救苦救難。這就是神首親自下凡,指示開悟諸法門的目的,以便人們可以擺脫困境。你們必須認清這一點。聖靈以神首下凡是有目的的;這目的就是讓天道能通行無阻。生而為人實在是有福了。下凡神首教化人類如何離苦得樂。好像「羅摩Navami」和「基士拿Janmashtami」等慶典,目的在於提醒人們,有關人生的目的。參加這類慶典的信徒,應當從牛的身上學習到一項本領。在逗留期間,盡量吸收所有教導。回去之後,你們要學牛反芻所吃下的食物,反覆回味你在這裡所學習到的教導,萬萬不可學後便忘得一乾二淨。反覆思索你之所學,然後再去實踐它們。隨時思念神,並充實你的生活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2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2》

不要讓你的心存有任何惡念,則你的善念便自然而然地表現在你的善行之中。對神建立起堅定不移的信心。在日常生活中,你信任你的洗衣匠和理髮師,那麼,你為何不能對神具有信心呢?神是內心的寓居者。對神沒有信心,不過反映出你對自己缺乏信心罷了。要對自己有信心,因為自信會促進對神的信心。這就是寶貴的秘訣。唯有對神有信心才能幫助你。其他一切不過是隨波逐流,白忙一場而已。神的所有偉大信徒的生命事跡,在在說明了他們對神的信心,感召了神的護佑,從而克服了人生中的重重困難。
2020紀念斯里沙迪亞賽巴巴合一活動

09/11 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261》

神無所不在,而你卻看不見祂。你看見一個人,一個神寓居在他內心的人。你看到的是他的形體,你看不到他內心的聖靈。若非聖靈的力量,你怎可能生存下來?即使你看不見或掌握不到身邊的空氣,你總不能否定空氣的存在吧!同樣的道理,神雖然無所不在,祂的玄微卻是肉眼所看不見的。當你淨化了你的心,使它清淨後,你就能夠在心中體驗到神。你必須能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看到神,這是智者的表徵。穿上道袍不能使人成為智者,他必須具備作為智者的品質。他必須具有清淨心。所以,真正必需的是轉變你的心。凡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,都應該使你更加接近神。做到了這一點,則任何不如意之事都影響不了你。